近日,沁水县人民检察院干警署名文章《三楼窗口的那些检察印记》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办的《检察队伍建设》2025第5期(总第304期)发表。
三楼窗口的那些检察印记
沁水检察政治部 董 帆
晨光熹微时,我推开政治部那扇熟悉的木门。看到办公桌上的绿萝抽出了新芽。这是我在基层检察院政治部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我见证了太多关于“人”的故事,也逐渐明白:检察队伍建设不是冰冷的制度堆砌,而是有温度的心灵工程。
培根铸魂——让每棵树都扎根土壤
窗外满山的树木在风中摇曳,让我想起入职时前辈的教诲:“看树不能只看高度,更要看根系深度。”这句话成为我理解队伍建设的第一课。政治部的办公室位于三楼,每天抬头就能看见对面山坡上的树林。六年过去,这些树长高了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根系也在泥土中不断延伸……
在整理五年检察人员考核档案时,我曾困惑于形式化的打分制度。“这些考核真的有意义吗?”我忍不住问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莉姐。她停下手中的工作,认真地说:“队伍建设不是简单地打分排名,而是要让每个人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院里有个56岁的检察官,他是大家公认的“活法典”,却在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上线后伤起了脑筋。政治部经过讨论,决定让新来的技术骨干每天抽半小时教他操作。三个月后,他在一起职务犯罪案件庭审中,当庭调出了对方律师都未掌握的电子证据。“老树也能发新芽啊!”他后来这样调侃自己。这件事让我明白,真正的队伍建设不是降低标准迁就短板,而是创造条件帮助每个人突破自我设限。
思想工作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智慧。刚接手这项工作时,分管领导经常说,“培训要像春雨,既要滋润心田,又不能让人感到负担。”当时的我不明其意,直到我们参加了晋城市检察院组织的“案例沙龙”,在那个轻松的下午,听着检察官们讲述办案故事,年轻干部分享新型犯罪研究,不知不觉就到了下班时间。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我突然明白,最好的教育往往发生在轻松自然的交流中。在那以后,我渐渐摸索出一些门道。枯燥的法条解读不如真实的案例分享,单向的课堂讲授不如互动的模拟演练。
量体裁衣——让每块玉都绽放光华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是沁水县检察院这个基层山区小院的用人特色之一。院里有个传统,新入职干警都要在综合部门轮岗三个月以上。记得我入职时,前一位轮岗的是检察官助理小杨。她性格温婉,特别会跟小孩子打交道,轮岗结束后就被安排到第一检察部从事未检工作。而我因为擅长写作,喜欢拍摄,被政治部留了下来。有次在食堂吃饭,小杨对我说:“我觉得你来了,咱们单位公众号都变得更有意思了,我怎么就写不出来那样的推文。”当时除了暗自高兴,我更深刻理解了“根据人员特点分类施策”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找到最适合的位置,才能释放最大能量。
队伍建设最见功力的是对青年干部的“雕塑”。记得刚入职时,我对文字工作充满抵触,总觉得这些“杂活儿”耽误精力。分管领导没有急于给我贴标签,而是鼓励我参加系统内的各类征文比赛和培训活动。出乎意料的是,好胜心让我在这些活动中逐渐找到感觉,后来竟在文字工作上展现出极大的耐心。这正印证了检察长常说的那句话:“每个人都是多棱镜,关键是要找到能反射光芒的那个角度。”
人才培育还需要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2024年秋天,我们院选派代表参加全市检察机关公诉业务抗辩赛。在比赛现场,我见证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台上选手围绕“罪与非罪”激烈交锋,台下观众报以真诚的掌声。没有嫉妒,没有隔阂,有的只是共同进步的热情。赛后,参赛选手主动分享经验,其他干警虚心请教。这种良性互动,让整个团队更加凝聚,也让竞争成为进步的催化剂而非人际的隔离墙。
薪火相传——让每颗心都找到归宿
荣退仪式总是最能触动人心。那天,郭检和都检两位老检察官站在台上,讲述着从检三十多年的感悟。我特别注意到了郭检手中那本泛黄的工作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经手案件当事人的情况。他轻轻摩挲着纸页说,“法律会修改,制度会革新,但对待群众的那份真心永远不能变。”台下,不少干警眼含热泪。我突然意识到,队伍建设本质上是在经营“时间”——要在当下种下信念的种子,等待它在岁月里生根发芽。这种传承,是检察事业最宝贵的财富。
那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往往最动人。院里的月季花开花了,红色的、黄色的花瓣掉落在院子里,某个加班的傍晚,我看见新入职的见习岗小姑娘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摆弄着落花拍照,旁边颇有摄影经验的前辈在指导她构图,这个画面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职时的懵懂,想起那些给予我指导的前辈,想起在挫折中获得的成长。队伍建设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代际之间的传承里,存在于同事相视一笑的默契中,存在于每个检察人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里。
暮色渐浓时,我轻轻锁上办公室的门。五楼走廊尽头的荣誉室里,历届检察长的照片在灯光下静静注视着这个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玻璃展柜中,那些泛黄的奖状、褪色的锦旗,记录着一代代检察人的坚守与传承。我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又会有新的故事在这栋楼里发生。而我们政工人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些故事里的人,让他们在法治的星空下,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苍穹。
来源:沁水检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