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建设
数年积怨,11小时化解
  • 发表时间:2025-09-05
  • 文章来源:晋城长安网

一场因屋檐滴水引发的邻里纠纷,一段长达数年的亲戚隔阂,在多方力量持续十一小时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冰消瓦解。近日,在阳城县人民法院北留法庭副庭长尹耀东所包联的乡镇,一场由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妇联、包村律师、镇村干部等共同参与的联合调解行动成功落幕,生动演绎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的强大生命力。

矛盾溯源:滴水檐下的亲戚心结

争执的双方既是隔墙而居的邻居,更是血脉相连的亲戚。多年来,因房屋相邻的滴水等问题,两家纷争不断,小小的屋檐水如同滴在彼此心上,积怨日渐加深。原本的亲情在一次次争吵中消耗,和睦的邻里关系蒙上阴影。问题虽看似不大,却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日常生活与亲情维系,成为当地基层治理中的一个“硬疙瘩”。

合力破冰:“三长会商”激活多元解纷“一盘棋”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阳城县人民法院推行的“一乡镇一法官”制度与法庭的“三长会商”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包联法官,尹耀东介入后,并未简单地将案件导入诉讼程序,而是立即启动“三长会商”(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机制,汇聚起多元解纷的强大合力。

调解当日,从上午九点到夜幕降临的晚上八点,一支由多元力量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开始了这场“马拉松”式的调解攻坚。

调解团队首先深入争议现场,实地查看滴水情况,用卷尺丈量,用专业角度分析问题根源,让事实说话,为调解奠定客观基础。

为了避免当面争吵激化矛盾,调解人员兵分多路,采取“背靠背”方式,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耐心沟通,倾听他们的委屈、诉求和担忧,逐渐摸清了矛盾背后的深层症结和情感隔阂。

利用中午简单工作餐的时间,各方调解力量围坐一起,快速交流各自掌握的信息,共同分析研判,不断调整、优化调解方案。法官从法律关系和类似判例角度提供专业意见,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从情理和乡规民约入手,派出所从治安管理角度进行警示引导,妇联干部侧重情感疏导,律师从诉讼风险给予中立分析,乡镇、综治干部则统筹协调,确保方案切实可行。

经过十一小时连续奋战,在调解团队情、理、法相结合的反复疏导和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的态度逐渐从强硬对抗转向理性沟通,最终互谅互让,达成了圆满的调解协议。两位当事人承诺今后将和睦相处,共同维护邻里关系的稳定。

此次成功调解是北留人民法庭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既体现了“三长会商+ N”机制的实效性,有效整合了基层政法力量和行政资源,变“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形成了化解复杂矛盾的强大合力。又突出了“一乡镇一法官”制度的必要性,包联法官的提前介入、精准指导和全程参与,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把纠纷预防在萌芽、化解在诉前。

坚持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的“枫桥经验”,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多元共治、法治保障的新内涵。这场相邻纠纷的圆满解决,不仅修复了两家人的关系,更筑牢了基层和谐稳定的基石,彰显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的成熟与效能。北留人民法庭将初心不改,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来源:阳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方式:0356—2198013

CCopyright 2007 http://www.jinchengpeace.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长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14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