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卷宗的背后,是纷繁世相的缩影;在每一场庭审之中,是人生百态的聚焦。法槌落下,回声不息。
10月13日起,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推出『办案手记』专栏,邀请法官、法官助理等审判一线人员,以平实的笔触,记录办案过程中的点滴,还原案件审理的细节和感悟,呈现司法工作者对公平正义的坚守与追求。
办案手记,记的是案件,更是我们的初心。我们期待与您同行,在这些有温度的文字中看见正义的细节,读懂法治的精神,听到时代的回响。

本期作者:晋城城区法院开发区法庭庭长 田 夏
时光荏苒,小哲的案件结案已一年有余,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个有着明亮眼眸的孩子。前段时间,我又去了次福利院,远远地看着他与哥哥姐姐们嘻嘻玩耍,阳光洒在他柔软的发梢上,他咯咯笑着,那笑容让我恍惚间回到了初次见他的那个下午。
初见小哲——
那是个不算晴朗的下午,大刚抱着两岁的小哲走进办公室。这个腿脚微跛的中年男人,衣服上还留着奶渍,眼神里满是疲惫和执拗。“法官,我必须做亲子鉴定。”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又有些哽咽,“如果不是我的孩子,我坚决不能养了。您看看我,我也是个残疾人,为了照顾孩子,工作都快保不住了......”
说着说着,这个看似老实的男人突然偏激起来:“你们要是不管,我就把孩子留在法院了。”那一刻,我看见他眼角闪烁的泪光,那是一个被生活逼到绝境的人的绝望。
小哲趴在他肩头,小手紧紧抓着他的衣领,小脸蛋白皙柔软。我递过去一个饼干,他羞涩地接过去,甜甜地笑了,那笑容如此纯净,仿佛周遭的争吵、纠纷都与他无关,可是当大刚刚走开,怯怯的小脸却瞬间蒙上惊慌“爸爸、爸爸……”
这是一个女方因情感诈骗在狱服刑,男方起诉要求离婚的案子。小哲是婚后女方所生,在案子受理之初,曾办理女方诈骗罪的刑庭法官就跟我说:“大刚怀疑孩子不是亲生的,来法院闹过好几次了,你要有心理准备。”但直到深入处理这个案子,才知现实比想象中更棘手。
事件起末——
大刚和小美是二婚,前一段婚姻,小美生了一儿一女,儿子亮亮跟着前夫,女儿心心跟着小美。结婚时,大刚以为找到了幸福,掏空所有,拼命工作,想给小美和心心更好的生活,婚后不久小美怀孕了,正沉浸在生活美满幸福的大刚却迎来了警察上门,说小美涉嫌情感诈骗,骗了很多男人,涉案金额几十万……孩子一岁时,小美入狱,女儿心心送回姥姥姥爷那了,留下了大刚和孩子,大刚每天要外出干活,家里老人年纪大还生病,根本没办法帮忙照看孩子,看着每天“爸爸、爸爸”叫的孩子,大刚想糊涂的过,却又过不了心里那道坎,于是有了来见我的那一幕。
看着孩子和大刚,我仔细观察着,“眉眼跟你挺像的啊,是不是你想多了?”我抱着侥幸心理地劝着,但很快亲子鉴定的结果让我重重打脸,小哲不是大刚的孩子,事情的走向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在监狱会见小美是另一个让人心碎的场景。她穿着囚服,麻木和灰败的面容下秀气的眉眼轮廓还在,当问及小哲的生父时,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嘴角扯出一丝似笑非笑的弧度,眼神里混杂着烦躁与一种破罐破摔的冷漠:“孩子爸爸是谁?我真的不知道。我觉得他们都可能,又都不可能,我也不确定……”可当话题转向孩子的抚养归属时,刚才那点强装的漠然瞬间崩塌了。她下意识地低下头,视线慌乱地游移,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我在里面,怎么养孩子?外面还有两个孩子指望着我,可我连自己都指望不上……”声音越说越低,最终变成一片无声的沉默。
之后,我们又辗转找到了小哲的姥姥,老两口和心心住在儿子家的次卧里,跟我们说话时,看到儿子儿媳回来了赶紧收住话头,看到他们回了自己的卧室,才继续说到:“法官,我们实在没办法了。”她拉着我的手,泪却不自觉掉下来,“为了给丫头退赃,我们房子卖了,也是儿子儿媳人好,我们现在才能安稳地照顾好心心……”交谈中才知道,小美的前夫生病去世了,亮亮由爷爷奶奶照顾着,小美入狱了,心心被大刚送回来,再送给爷爷奶奶也不现实,老两口只能跟儿子商量养着,但是小哲,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
给孩子找个家——
那些夜晚,我常常失眠,小哲的未来像一块巨石压在我心上。法律可以判决抚养权的归属,却无法变出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家。在家庭纠纷中,没有绝对的赢家,最好的结果永远是各方都能继续前行。
我们开始了漫长的协调之路。福利院需要民政部门的认定文件,城区民政需要确认小哲属于“事实无人抚养”,街道需要核实家庭成员情况......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坎,每一道坎又环环相扣,但又总是扣不上。有同事善意提醒:“这么小的案子,何必这么拼?”但我无法放弃,对于我来说,它可能是全年结案数中的一个“1”,但对于小哲来说,安稳的一个家却是一辈子幸福的开始。
转折点发生在政法委的协调会上。那天会议室坐满了人,法院、检察院、民政、司法、街道......“这个孩子今年两岁,目前暂时由当事人大刚照顾。”我介绍案情时,努力保持专业冷静,“但大刚并非生物学父亲,生母正在服刑,其他亲属均无抚养能力。”区别于往常讨论方针政策的会议,这场会议充满了温度的争辩和责任的担当。最终,会议确定了小哲的安置方案——晋城市福利院将成为他临时的家。
一个月后,我们送小哲去了福利院。离别时,他已经和小朋友们玩成一片,开怀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大刚重新投入工作,姥姥姥爷的生活恢复平静。这个曾经无处安放的小生命,终于有了可以健康成长的家。
后记——
小哲的故事暂告段落,但我的工作仍在继续。每当新的卷宗摆上案头,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他明亮的眼睛,他让我明白,法官处理的从来不只是冷冰冰的法条,而是一个个在命运漩涡中挣扎的鲜活人生。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大刚的决绝冷漠里,藏着被欺骗的伤痛与两年的倾心付出;小美的不负责任背后,是无力承担的母亲身份;姥姥一家的拒绝里,更有掏空积蓄、无能为力的艰辛。
人性的复杂,远非一纸判决可以简单界定。正是这些灰度,让我不断反思司法的温度,判决容易,修复艰难,法律是准绳,但运用法律的人,需要有一颗能感知痛苦、体察艰难的心。每一次法槌落下,都应当是正义的回响,而非另一个悲剧的开端。
窗外秋意渐浓,我想象着福利院里,小哲可能正坐在小书桌前翻看图画书,或是和小伙伴们追逐嬉戏。而我的办公桌上,新的卷宗已堆满案头,每个案件都在提醒我:司法的意义不仅在于裁决过去,更在于守护未来。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愿每艘迷途的小船都能找到停靠的港湾。作为法官,我们所能做的,便是成为风雨中那座静默伫立的灯塔,以法律的光辉与人文的温度,完成对公平正义与希望无声而坚定的守护。
来源: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