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南麓,一处处传统村落静卧,一座座古建筑矗立,它们承载着晋城厚重的历史文脉,是这片土地上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然而,保护力量分散、专业人才不足、人为破坏风险犹存……如何破解这些保护难题,让古老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近日,一份重磅文件的出台,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11月17日,“传统村落与古建筑司法、行政协作保护”新闻发布会在晋城中院召开。市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司法行政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人民法治网、山西法治报、山西市场导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画报、晋城市融媒体中心等记者应邀出席。
“为适应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破解‘单打独斗’困局,七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和讨论,决定建立晋城市司法与行政协同保护机制。”“《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晋城市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进入‘协同共治’新阶段。”发布会上,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祁连关介绍了《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核心内容及重大意义。
《实施意见》重点建立了四项协作机制:
(一)信息共享机制。七部门将搭建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文物普查、违法线索、案件办理、修复进展等信息实时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动态监管网络。
(二)联席会议机制。建立由七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联席会议,每年定期会商,遇重大案件随时调度,共同研判重大疑难问题,协调跨区域、跨部门案件办理。
(三)联合行动机制。重点开展“三个联合”:联合执法巡查,在重点村落和古建筑设立“守护站”;联合普法宣传,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联合普法宣传系列行”活动;联合调研督导,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督查,推动源头治理。
(四)专家智库机制。组建由法律、建筑、文物、规划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保护专家库,为执法司法、政策制定、修缮保护提供专业支撑,并探索设立专家咨询人,强化司法、执法案件办理中必要的专业支撑。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审判专业化,探索设立传统村落及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引入‘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前置程序,并在案件处理时探索运用‘劳务代偿’‘修复性判决’等恢复性司法方式,实现对受损传统村落和古建筑的‘最大程度修复’。”
“我们先后开展了‘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三晋乡愁’等专项行动,实地走访全市传统村落166个,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6件,通过法律监督督促行政机关履职,解决了一批标识牌不规范、保护措施不健全、人为破坏严重等影响文物安全的问题。”
“我们聚焦盗掘、盗窃、损毁等突出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坚决斩断违法犯罪链条。依托‘雪亮工程’、公安视频监控、路面巡防等方式,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测传统村落和古建筑,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我们将发挥好规划部门的技术优势,及时向司法部门移送违法违规线索,协同开展联合核查、快速处置,切实把规划成果转化为司法、行政协作保护的有力支撑,共同筑牢保护屏障,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力量。”
“我们将继续通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显特色,通过住房安全保障守底线,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为乡村振兴壮丽画卷贡献住建力量。”
“我们将强化源头管控,结合古建筑活化利用、游客参观等实际场景,开展《文物保护法》《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的普法宣传,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法治意识。”
……
在记者问答环节,各部门详细阐述了落实《实施意见》的已有成效和具体路径。
发布会的结束,正是协同机制落地运行的开始。发布会后,各成员单位紧接着召开了首次“法治护遗·传统村落与古建筑司法行政协作保护”联席会议,共商落实《实施意见》的具体细节,确保机制高效运转、尽快显现成效。
首次联席会议

会议聚焦当前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围绕深化司法与行政协作展开研讨,通过整合各部门资源优势,建立运转高效、协同有力的长效工作机制,共同提升保护工作的法治化、专业化和系统化水平,为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现场气氛热烈,各单位代表结合部门职能积极建言献策,明确了联席会议的常态化运行机制,确立由各成员单位轮值召集,确保沟通渠道畅通高效;推动构建多学科融合的“传统村落与古建筑协作保护专家库”,广泛吸纳法律、建筑、文物、历史等领域的专业力量;部署启动“守护古村古建”联合普法宣传系列活动,以多样化形式提升社会参与度;同时研究推动“法治护遗·古村古建联合守护站”试点建设,选取代表性古村落开展示范性保护。
就下一步开展传统村落与古建筑司法行政协作保护工作,祁连关表示:
一要深化思想认识,筑牢保护根基。要充分认识传统村落与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保护工作作为传承历史文脉、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举措。
二要完善协作机制,形成保护合力。要着力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机制,通过“法院+检察+行政”多方联动,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
三要聚焦重点任务,务求保护实效。要从最迫切、最可行的任务入手,加快推进专家库组建、联合普法宣传、守护站设立等具体工作,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古老遗产的守护,需要法律之刚与人文之柔的结合,需要跨部门的智慧与合力。晋城七部门联手绘就的这幅“协同共治”蓝图,不仅为遍布城乡的古村古建撑起了坚实的“法治保护伞”,更为其在现代社会中延续文脉、焕发生机开辟了充满希望的路径。集结号已吹响,一场关于文化遗产的法治守护新篇章,正在晋城大地徐徐展开。
来源: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