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建设
百名“守山人”共上生态法治课
  • 发表时间:2025-11-20
  • 文章来源:晋城长安网

“现在开庭!”

随着法槌清脆落下,一场非法采矿、滥伐林木的刑事案件庭审正式开始。与往日不同的是,旁听席上坐满了“特殊学员”,县自然资源局、河北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村干部,共计100余人参加。

庭审现场,法庭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有序推进,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规范严谨、层次清晰。审判人员精准把控庭审节奏,保障控辩双方依法行使权利,整个过程庄重严肃,充分展现了司法公正与威严。从法庭调查到法庭辩论,这场庭审将法律的威严与生态的脆弱同时呈现在人们面前。

主审法官在庭审结束后,结合以往典型案例开展了普法宣讲,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调“破坏容易修复难”的生态规律。此外,还从执法流程、证据固定等方面剖析常见执法漏洞,引导基层工作人员提升精准执法能力。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观摩环境资源案件庭审,”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感慨道,“比起文件学习,这样的‘零距离’教育更让人警醒。”

一位村干部在离开法院时,深有感触地说:“今天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咱守的哪是块地,那是娃以后的饭碗啊。”

一位自然资源局执法人员感慨,“庭审是一面镜子,既照见了违法者的侥幸心理,也提醒我们堵塞执法漏洞。”

这场庭审就像一场“及时雨”,照见了生态保护中的法律认知盲区。有人曾以为“小规模破坏不算违法”,有人曾混淆“合法采矿与非法盗采的界限”,有人曾忽视“植被恢复的法律责任”。而当这些“模糊地带”被法槌敲碎、被案例具象,法治意识便真正从“文件里”走到了“心坎上”。

为什么选择把这些一线“守山人”请进庭审现场?我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石晋波说得很实在:“生态保护的关键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村镇干部是离山林最近的人,他们的法治意识强一分,保护生态的力量就大一点。”

案件虽未当庭宣判,但这堂生动的“生态法治课”已在这些“守山人”心中播下了依法履职的种子。他们步出法庭时,带走的不仅是庭审见闻,更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信念。当法治意识融入基层治理,那些被破坏的土地,也终将在法治的守护下重披绿装!

来源:阳城法院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方式:0356—2198013

CCopyright 2007 http://www.jinchengpeace.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长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14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