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检察院组织召开第三批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典型事例评定会,阳城县人民检察院党支部报送的《初心如阳映照检察担当 党建赋能书写公益新篇》事例被评为第三批全省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秀事例。
初心如阳映照检察担当 党建赋能书写公益新篇
——阳城县人民检察院党支部
党建赋能强根基 筑牢公益诉讼检察“忠诚底色” 党建引领校准公益诉讼“航向标”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将“国之大者”转化为“检之要事”。创新开展“政治+业务”双研学机制,通过“一案一研讨”、“一案一党课”,把准公益诉讼工作着力点,推动政治建设与司法实践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压实责任锻造公益诉讼“主力军”。坚持把公益诉讼当做“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检察长为组长的公益诉讼工作领导组,亲临一线、带头办案,围绕办案过程中难点、堵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传帮带作用,助力年轻干警快速提升新类型案件办理能力。在重要案件办理中,组建临时党小组,将宣传调研等综合部门党员干警纳入办案团队,积极培育“专家型、复合型”业务能手。红色教育淬炼公益诉讼“硬脊梁”。组织全院干警赴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深化公益认知。在县孙文龙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设立“移动检察课堂”,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思想洗礼筑牢检察为民根基,用精神提振凝聚担当作为力量。
党建赋能融路径 恪守公益诉讼检察“为民本色” 搭建“党建纽带”促进内外协同
强化内部一体化履职,组建党员先锋办案组,一体推进信息共享、线索互移、协同办案。强化党建联点共建,联合县蟒河镇党委,在我县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党旗红、生态绿”专项行动,督促相关部门依法拆除保护区内违法建筑16处、7900余平方米,恢复耕地7.04亩,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筑牢了安全屏障。重构“办案体系”深化全面履职。着力构建“党组统筹、支部主战、党员攻坚”三级作战体系,以“清单式”明确工作任务、办案进度,建立日清、周报、月结制度,定期汇报、研判交流。组建“青年党员突击队”下沉办案一线,在我县矸石山治理、煤矿采空区生态修复等项目中设立“党员责任区”,推动400余亩因采煤造成塌陷的高标准农田有序复垦。聚焦“急难愁盼”书写检察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检察履职增进民生福祉,办理涉及群众食品药品、饮水安全等公益诉讼案件17件,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办理窨井盖、钉子阵、道路桥梁安全隐患等案件56件,守护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专项监督,督促整治全县8家污染企业,消除环境污染隐患32处,守护群众家门口的安全。
党建赋能促创新 激活公益诉讼检察“满园春色” 开展专项行动赓续“千年古县”历史记忆
创新开展“检护文旅”专项行动,聚焦强化法律监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发挥数字检察作用等5方面重点内容,联合县委宣传部、市场监管局、文旅集团等26家单位,召开工作座谈会共商发展良策。对全县范围内文保单位进行巡查,开展“古树名木认养”、“非遗传承人结对”等活动,为营造文旅发展的法治环境和深化“全国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提供阳检方案。创新工作方法,打通检察履职“中梗阻”。坚持“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立案58件,督促清除河道垃圾6000余吨、治理河道120亩。与县国土部门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共享机制,摸排线索20余件。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开展革命纪念设施巡查18次,立案11件,一批受损英烈纪念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坚持数字赋能,打造“数字党建+智慧监督”阳检模式。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临时用地到期复垦难、违法占地等问题,自主构建“临时用地到期未复垦”法律监督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荣获三等奖,在省市检察机关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截至目前,依托该模型办理各类案件31件,督促行政机关复垦土地1200余亩,水土保持补偿费260余万元,督促收缴耕地占用税1.37亿元。办理的督促保护耕地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下一步,阳城县人民检察院将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持续擦亮“检心向阳”品牌底色,依托“党建+”创新模式,推动党建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协同发力,打造多维融合的党建业务品牌矩阵,以组织建设激发队伍活力,以党建“红色动能”驱动阳城检察工作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奋力书写新时代阳城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阳检在线、晋城政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