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级
【两会特辑】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之姿续写晋城高质量发展的司法答卷
  • 发表时间:2025-02-28
  • 文章来源:晋城长安网

一如既往,每年如一。

又到了给全市人民交卷的时候。在今年的晋城两会上,晋城中院交上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

——2024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52059件,审执结51172件,审限内结案率98.28%,法官人均办理案件276.09件,超出全省平均值9.13件。平均结案时长35天,分别较全省和全国平均用时少17天和25天。

——在25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中,晋城法院所有指标处于或优于最高法院确定的合理区间。其中,76.92%的指标高于去年同期,91.67%的指标优于参考区间,实现整体跃升,领跑全省。

——2024年,晋城法院共有22个集体、47名个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党建工作、审判管理等10项工作在省级以上会议交流经验。

数据是对工作的最好印证。一年来,晋城法院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深化“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让“办案最公、流程最少、用时最短、体验最好、兑现最实”成为晋城法院的鲜明标识。全市两级法院用实绩答题,拿效果说话,成就了全省法院领跑者地位。

大刀阔斧优化诉讼服务

——把该办的事情办好,把难办的事情办成

“我们怕说不清,更怕来回折腾!”2024730日,面对长治市屯留区59名坚持单独立案的村民,晋城中院立案庭启动“带班帮办”机制,两小时内完成全部立案程序。这场始于征地补偿争议的群体诉讼,成为检验司法便民改革的试金石。

20244月,王公庄村村民因征地补偿争议欲集体起诉。立案庭工作人员援引新《行政复议法》引导复议前置,村民依程序申请后复议维持原决定。7月二次来访时,尽管法官建议合并立案降低诉讼成本,但村民担忧文化水平有限、诉讼程序复杂,坚持单独立案。

立案庭随即启动“一岗一窗口”联动机制:带班帮办岗工作人员现场指导修改诉状,“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程跟踪保障,最终实现59案同步快速受理。村民感慨:“法院第一站就感受到司法温度,这官司有盼头了!”

“找法院办事”从技术活变成放心事,这是立案庭致力提升司法便民服务的一个生动例证。2024年,晋城两级法院大刀阔斧改革立案工作,他们以“如我在诉”的理念,疏通工作“堵点”、顺应群众期盼,把该办的事情办好,把难办的事情办成。从去年4月起,立案庭优化诉讼服务,开设“带班帮办岗”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当事人提供兜底服务。通过设立“带班帮办岗”和“办不成事”窗口,推动126个疑难问题全部闭环解决,让“办不成”变为“办得成”,“办不了”变为“办得好”。

2024年以来,晋城法院构建“五立”服务体系,实现诉讼服务“零距离”。网上立案占比超六成,诉讼费退费实现“免申即享”,全年主动清退3882万元。

准确把握裁判尺度

——让有罪者受到公正惩罚,让无罪者不受刑事追究

20237月,陵川王某红勾兑香油售卖东窗事发。

据调查,自20197月起,王某红多次跨省从某粮油店购买芝麻香油,然后掺杂食用油脂、添加香精乙基香兰素(俗称“一滴香”),以每斤18元左右的价格销售。4年间销售金额超过27万元。20234月,陵川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抽样检测出乙基香兰素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物质。

“这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关乎食品安全底线的一场战役。”主审法官在庭审后表示。鉴于被告人有自首、认罪认罚的法定从轻从宽情节,陵川法院判处王某红有期徒刑两年五个月,并处罚金21万元,没收犯罪所得,同时判处被告人赔偿销售金额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270万元。人大代表王丽霞评价:“这不仅是对造假者亮出司法利剑,更是人民法院维护市场秩序的宣言书。”

当一桶勾兑香油触发270万元赔偿的司法重击,每一个生产经营者都该读懂其中的深意:在守护“舌尖安全”的战场上,法治从来不留灰色地带。

司法裁判不仅是定分止争的个案裁量,更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司法实践夯实正义根基,通过典型案例裁判树立法治标杆,将审判职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为高水平平安晋城建设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2024年度,晋城法院系统以“罪刑法定、不枉不纵”为司法准绳,审结一审刑事案件2369件,依法判处罪犯3038人,构建起多维立体的刑事司法防护网。重点聚焦扫黑除恶常态化推进,深挖经济民生领域保护伞;严惩故意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筑牢社会治安底线;全链条打击新型毒品犯罪与电信网络诈骗,斩断跨境犯罪通道;重拳整治食药安全与生产安全犯罪,守护群众“舌尖上”和“头顶上”的安全。审判实践中,法官群体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现代司法理念,精准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年实现无罪判决案件零差错、重大案件舆情零发酵,以“每案皆铁案”的司法担当,为晋城实现人民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十二连冠”提供了坚实司法保障,彰显了新时代人民法院的使命担当。

让每份判决经得起历史检验

——把脉问诊深度体检

“审判管理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司法为民的温度计。”每到月初,在徐尚勇院长的办公桌上,都会摆放着全市法院最新“数字体检表”,这些反映各项质效指标的数据背后,折射出晋城法院的治理密码。

案管办主任毕东透露“过去案件评查是‘抽检’,如今是360度‘深度体检’。”晋城中院牢固树立“大审判”理念,构建“院长亲自部署、案管办跟踪管理、院庭长监督指导、承办法官落实落细”的全员贯通式审判管理工作格局,将监管触角延伸至阳光分案、审限变更、结案审核等关键节点,对发回重审案件实行院长逐案阅核,对程序瑕疵案件及时纠正,推动服判息诉率提升1.49个百分点。

202411月的审委会上,两级法官为一起合同纠纷案争得面红耳赤:一审认为应驳回起诉,二审法官却拍案直言:“不能为结案而结案,要解开当事人的心结!”这是晋城中院组织两级法院聚焦发改案件开展双向评查的常态化场面。这种“双向评查”机制,突破传统“纠错式”评查模式,构建起两级法院协同研判平台,既严格监督审判权运行,又促进裁判理念更新。通过对发改案件质量多轮次观点交锋推动裁判标准统一,实现“个案评查”向“类案指导”延伸,有效降低案件上诉率,推动九成以上纠纷在一审环节实质化解,切实筑牢司法公正防线。

解答“法护晋城”时代命题

——营商环境向好,生态发展见新,法治政府建设走实

护航晋城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时代命题。晋城法院主动破题,将法院工作置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连续四年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后制定出台实施意见,优化司法供给,提升服务质量。

——护航营商环境向好。法院依法审结物权纠纷、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依法保护股东出资权益,对“资大于债”的隆达经贸公司强制清算,既解决“僵而不动”的现实难题,又避免“简易注销”难以实质化解矛盾的窘迫,加速了市场主体的“新陈代谢”;与市政府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受理大型问题房企破产重整案件,突破性尝试“合同外补差价”“阶梯式清偿”等债权清偿方式,妥善化解重大风险,纾解保交楼困境,兜牢民生底线。

——促进产业发展见新。晋城法院以司法之力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在审理某公司商业秘密遭员工窃取案中,针对孙某某等7人利用职务之便成立同业公司,非法获利300余万元的侵权行为,法院依法适用“从业禁止令+高额罚金”组合拳,在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的同时设置行业禁入期,并督促民事赔偿事宜达成和解协议。该案通过“刑事惩戒+民事赔偿+行业准入限制”的三维裁判模式,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为创新者吃下“定心丸”。创新的边界是法律,而司法的温度终将孕育出更蓬勃的生产力。司法护新的理念延伸至生态产业领域,晋城法院创新构建“双遗产”司法保护矩阵,打造4个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和山西·太行古堡司法保护基地,晋城法院探索建立的“生态修复+文旅开发”晋城模式,走上全省乃至全国的交流平台,成为守护文化遗产的“教科书”。

——助推法治政府建设走实。晋城中院连续五年举办行政机关领导干部集中旁听庭审活动,连续六年召开晋城、长治“两府两院”座谈会,连续七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行政审判工作呈现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出声率”持续上升,一审上诉率、申请再审率不断下降的良好局面。同时,坚持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办案思路,探索多元联动机制,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服务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深挖案件办理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成讼。

持之以恒攻坚“执行难”

——穷尽一切手段,兑现纸上判决

“法官,我发现被查封的红旗H9在山东聊城!202487日,被执行人薛某主动向晋城中院执行局提供财产线索。这起看似反常的“自我举报”,实则源于晋城中院创新执行的威慑力。

2023年,晋城某智能科技公司与某商贸公司1193.7万余元买卖合同纠纷案判决生效后,因案情复杂由晋城中院提级执行。经查控,被执行人薛某名下仅余一辆红旗H9轿车及少量存款。面对法院询问,薛某称该车因其他纠纷已被他人开走不知去向。针对机动车易隐匿转移的特点,执行法官采取“被执行人协查+快速响应”机制,要求薛某实时关注车辆动向。接报后,执行团队5小时内奔袭400公里,在聊城某小区地库精准查获涉案车辆并完成扣押托运。目前该车已进入司法评估程序,为兑现申请人权益提供重要保障。

每一通电话、每一条线索,都是吹响执行行动的集结号。

一年来,晋城法院持之以恒攻坚执行难题,将“切实解决执行难”向纵深推进,全市法院共执结18450件执行案,结案率97.69%,执行到位率66.62%,平均结案用时45.24天,全省领先。

——深化执行难综合治理,与市级相关部门联动,对被执行人存款、房产、车辆、公积金等11类信息快查快控,全年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900人次、限制高消费9000人次,司法拘留90人,移送追究拒执犯罪7人。

——积极探索异地交叉执行,办理交叉执行案件144件,120件案件取得实质进展,执行到位2.24亿元,一件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交叉执行典型案例。

——推出“双中心牵引,全流程发力”执行工作机制。为当事人和执行法官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全流程展示执行案件的进展情况、执行结果,既增强了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也赢得了群众对执行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严格落实执行案款发放“T+1”工作机制,发放执行案款2495412.16亿元,30%的案款实现当天发放,全市法院案款平均发放用时14天,全省最短,走好了执行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落子社会治理之局

——抓前端治未病,办理治理并重

52岁货车司机李刚与29名同行于20243月为吴、梁两位老板承运煤炭,约定每吨280元运费。货物如期送达后,两老板却相互推诿拒不付款。年关将至,李刚等30余名司机面临讨薪困境,其中8起案件汇集至晋城市城区法院。

法官梳理案情发现,该批案件涉及河南、山西等多地法院,部分已进入执行阶段。为让司机们春节前拿到血汗钱,法院决定启动诉调对接机制。

案件核心争议聚焦于合同主体认定——经调查,吴某负责运输运营,梁某实际出资,二人系合伙关系。

调解过程中,法官采取“背对背+穿透式”调解法,向两老板释明法律风险:“合伙经营共享利益,自当共担责任。”经过三小时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吴、梁各承担50%运费,30日内全额支付。基于同一事实的其余7起关联案件同步化解,实现“一调多解”。

一年来,晋城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重“抓前端、治未病”,与总工会等13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作用,“多快好省”“情调理顺”等一批具有晋城特色的多元解纷品牌深入人心。2024年,全市受理诉前调解案件9184件,诉前调解成功7805件,调解成功率85.8%。同时,做好调解协议司法审查,司法确认调解协议3864份。坚持办理与治理齐抓,发出司法建议38份,推动堵塞漏洞、完善社会治理。

数据无言,却丈量着司法为民的初心刻度;案例有声,激荡着守护正义的时代强音。当“十二连冠”的金字招牌辉映太行,晋城法院用穿透纸背的司法力度与触手可及的民生温度,在法与理的交融中诠释着新时代答卷——以案件质效的硬核突破构筑法治屏障,用司法改革的创新实践激活治理效能,让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成为培育法治信仰的种子。站在新起点,晋城法院正以“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姿态,在守护公平正义的赛道上奋力书写更高水平的平安答卷。

来源:太行日报、晋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方式:0356—2198013

CCopyright 2007 http://www.jinchengpeace.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长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14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