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亲,听我言,心惊肉跳见多少;养老钱,尽付东流……”
晋城市泽州县大阳镇的“村晚”戏台上,梆子声悠扬,老调门里裹着新唱词。台下老人们手里的蒲扇都停了,眯着眼跟着节奏轻晃,“咂摸”着新编的戏文,这出改编的《责子》,唱的正是“免费送粮油”“保健品神话”“高回报陷阱”,那些让人揪心的骗局。
谁能想到,表演有模有样的刘超,本职工作是泽州县公安局一名辅警,两个月前他连戏服都穿不利索。为了让老人们听得进、记得牢,他硬着头皮向县剧团的老师拜师学艺,从唱腔、板眼到台步身段,一招一式地抠。“民警编词儿,剧团谱调子,得让戏里的反诈道理顺着乡音往心里‘钻’。”刘超说。
这是泽州县公安局琢磨出的新门道:把上党梆子戏剧演出变成农村的“反诈课堂”,并在戏剧演出期间穿插警察排演的“梆子反诈戏”。
戏文里的词儿,全是民警蹲在村口“聊”出来的。“蜜饯语是送粮油,哪知他盯存折,狠狠下兜!”激越的梆子敲得人心里一紧;“养老本全打水漂,泪眼花才知罢休”的悲腔,把受骗老人的悔意唱得真切;结尾那句“孩儿劝你捂耳走,莫要停留”,更是让台下的大爷直拍大腿,“这唱的就是隔壁老李的事儿!”
这出戏在全县已经演了3场,场场满座。台下老人们举着手机录制视频,“发到家庭群里,让群里的亲戚们都听听。” 散场时总有人绕到后台,围着刘超要给唱词本拍照,老人们说“听戏文比阅读传单能记牢”。县剧团的老师更上心,带着演员反复打磨:得让老人们既听着有老味道,又把骗局的猫腻唱得明明白白。
这并非泽州公安头回“跨界”。近年来,泽州公安积极创新法治宣传载体,将反诈、禁毒、交通安全等法律知识,巧妙融入上党梆子、流行RAP、情景短剧等多元载体,联合歌手、剧团艺术家等社会力量,用群众听得懂的乡音、愿意参与的方式创作普法类文化作品。
来源:新华社、平安泽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