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口角让同村好友反目,一时冲动伤了往日情分。3个月前,在沁水县郑庄镇某村,李某生因琐事与邻居李某荣发生争执并发生撕扯,期间李某生将手中板凳打到李某荣的头部,致头部擦破。接警后,沁水县公安局郑庄派出所民警樊高峰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双方是邻居之前无任何矛盾,且李某荣伤情较轻,考虑到事情的实际情况,民警先让双方处理伤口后再处理事情,随后民警开展了长达三个月的暖心调解。
矛盾升级 从同桌吃饭到对簿公堂
本是同村的二人,因闲话琐事从口角升级为动手。李某荣头部受伤坚决要求“给说法”,李某生却觉得“赔五百都多”。三次派出所调解,双方拍桌争吵、寸步不让,矛盾陷入僵局。樊高峰意识到,这不仅是赔偿纠纷,更是乡土情谊的撕裂。
三赴高平 用脚步丈量民情温度
为化解矛盾,樊高峰三赴高平,深入双方家中。他搬板凳坐院子、拉家常问冷暖,用乡音乡情叩开心门:“真要闹上法庭,这辈子的情分就断了”“赔钱不是目的,是态度,是给老伙计台阶下”。一次次往返郑庄与高平之间,一百多公里路,他像老农松土般,一点点揉开两人心头的疙瘩。
六轮调解 以匠心修复邻里裂痕
樊高峰巧妙运用“赵树理调解工作法”,分头沟通、递话传情:“李某生后悔了,就是抹不开面”“李某荣要的是理,不是钱”。第六次调解时,他在村委会读出双方“心里话”,李某生主动赔偿,李某荣摆手言和。夕阳下,两双曾紧握锄头的手再次相握,一场干戈终化玉帛。

初心如磐 群众小事就是民警大事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樊高峰用六次调解、三赴高平的执着,践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他以真心为尺、以乡情为媒,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生动答卷,让警民连心桥愈发坚固。
来源:沁水公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