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安机关,有这样一个“神秘”的警种,他们工作在高墙电网之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夜夜坚守岗位,承担着看守、改造、教育在押人员的重任。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他们就是公安监管民警。
春节期间,全市公安监管民警辅警远离城市繁华,远离亲人朋友,忠诚履职,投身监所疫情防控和看守管教工作中。
今天,请跟随镜头,让我们一起走进“禁区”,走近监管民警的工作日常。
疫情不退,他们不退
从去年疫情开始,晋城公安监管部门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实行A、B、C三班勤务模式,执行封闭勤务的民警、辅警和医务人员进入监区一待就是十五天,吃喝拉撒、衣食起居,工作生活都在监区,因为不能携带通讯工具,对于家人和朋友来说,他们就像是失踪了一样,家里有什么情况也不能及时回复和处理。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艰难时刻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工作岗位,守护监所安全。
李赟丰是一名女子监区的管教,已经在看守所从事管教工作十余年。春节前夕,她的母亲突发疾病住院,因为正在监区封闭执勤,所以不能及时回去照顾母亲,李赟丰心急如焚,带班所长让她请假回去照顾母亲,但她考虑到临近年关,在押人员的心理活动会随时变化,只有自己最了解每一名在押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心理诉求,如果不提前干预,在押人员的管理难度就会增加,不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最后李赟丰决定坚守岗位,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丈夫去处理,本以为为工作很少关心家里的自己会被丈夫埋怨,没想到丈夫支持并安慰她说:“艰难面前家人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你安心工作就好”。
滴水穿石,点滴感化
说到在押人员的管理教育,晋城市看守所的监管民警可谓是最“走心”的。别出心裁的文化墙和笑脸墙,密密麻麻的监区巡视、巡诊日志,人性化的一日生活制度,适当的娱乐和自由学习时间,定期的谈话和谈心,这些精细化的管理有效舒缓了在押人员的思想压力,重燃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除了心理健康,看守所的民警和医护人员对在押人员的身体健康也极为重视。十月的一天,在押人员石某突然发起高烧,因为是疫情期间,对于发热病人,民警格外重视,但是经过一番周折,多次出所就医、辗转多个科室仍然找不到病人的发热原因,眼看着石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精神状态越来越萎靡,为赢得最佳的治疗时机,最后决定让其住院接受治疗。出于对在押人员的管控,防止在押人员逃脱或者发生意外,看守所积极协调,投入了大量的警力和日常防护用品,将近半个月的住院期间,全天候对石某进行看护。因为人手有限,加上监所战时勤务模式,执行看护任务的民警往往需要承受着高强度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在重症监护室的日子里,病人身上戴有各种仪器,时不时需要输液,吃喝拉撒十分不便,看护民警却克服各种不良情绪 ,不以石某是一名在押人员而轻视对待,始终追求“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工作理念,像对待家人、对待亲人一样照顾石某,就算有时很脏很累,但民警们都很有耐心,用心照顾,直到石某治愈出院。家属也十分感激,为看守所民警送上锦旗,石某也感慨道:“以后一定要做回报社会的事”。
热情服务,赢得口碑
疫情期间,外来单位人员不能随意进出看守所,这就给业务办理方面制造了很多麻烦,负责提审会见的业务民警工作量也陡然增加。在接待大厅,电话铃声每天都会从早上响到晚上。“你好,我是xx的律师,需要预约会见”,“我是法院的,请在大门口接一下需要签字的文书”。还有各种询问和内线工作电话,业务民警总是心平气和,耐心细致地处理和解决。这样的工作态度受到很多办案单位和律师的好评,民警们也很受鼓舞和欣慰。当被问到民警们为什么默默付出、有时还会不被理解,还能如此热情的工作,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要将心比心”。
此时此刻,还有许多坚守岗位的平凡身影,虽然没能看到他们,但就在这样付出不被人看到的环境之下,磨砺的是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展现的是对监管工作的热爱和坚持,坚定的是对公安监管事业的无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