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仲夏的夜晚,我和儿子沿着车水马龙、灯光如昼的炎帝大道向南骑行,到位于高平东站南街的“箱”遇高平综合性街区打卡。
在接近目的地近一公里的街道两旁,停满了轿车和自行车,看来来这里的人不少。我们只能将车停放在最东南端围墙的黑旮旯里。
儿子的车是新车,忘了带锁。我担心被盗,于是将他的车放在了里边,用我的车挡在外边。
“现在哪有贼啊!”儿子不屑地说。“读中学时,我们晚上上自习,六年了都在校门外放着,成百上千辆各式各样的好车都有,有的还不上锁,有时忘了骑,一宿都在外,也没见丢过一辆。您真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说得我怪不好意思,倒显得我过于小心谨慎。
回想我的青少年时代,谁家要是有一辆新自行车,那可是个稀罕物。进城想借骑一下,不是特殊关系根本借不出。
车主人把爱车用塑料袋将梁杈缠裹起来,生怕把漆划掉,在家又用布苫住,怕落上灰,有的还把它挂在墙上。
那时,不要说放在外面,就是放在家,也不时能听到自行车被盗的消息。
有一天晚上,因为偷懒,我没将八成新的自行车搬回家,锁着放在楼道墙根处,外边用几辆破车挡着,没想到还是被偷了。
现在的年轻人大大咧咧,满不在乎,这样的行为有点让我看不惯。
一阵震耳欲聋的鼓乐声,把我们带到了音乐晚会的现场,五色聚光灯交相辉映,俊男靓女的青春舞蹈令人陶醉。
挨着美食街一家一家的山西名吃店走过,真想吃它个够,可眼馋肚饱了。
在摩肩接踵的人群簇拥下,我们穿过儿童游乐场来到了野外露营基地,看到一对对情侣或小家庭,正惬意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或在帐篷中说着情话,或躺在草地上数着星星;有的吃着烧烤,喝着啤酒饮料;有的在弹琴唱歌,一派安乐祥和的氛围,着实令我羡慕。
返回的路上,我在想,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过去,晚上串门还得打手电筒,现在夜晚如白昼,十多二十公里的夜行成了常事。
健身、唱歌、跳广场舞、去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品味和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良好的社会治安状况给了大家更多的安全感。
儿子说:“咱们一晚上换一个地方,把七佛山夜市、喜镇苏庄、釜山康养小镇、寻梦小镇还有各个乡镇的打卡地都转个遍。”
我说:“行。”明晚该去哪呢,我寻思着。
(作者:何海明)
来源:晋城政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