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天气:

您的位置: 首页 > 政法文化
【警营之星】郭彦杰:为追回养老钱,他3个月走了11省20市
  • 发表时间:2025-07-23
  • 文章来源:晋城长安网

郭彦杰,男,中共预备党员,阳城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2019年参加公安工作。从基层派出所到经侦战场,岗位在变,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滚烫。

作为一名外地民警,初到基层派出所的郭彦杰,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听不懂方言。辖区居民浓重的口音让他常常“摸不着头脑”,一次邻里纠纷调解中,因误解方言的意思,工作险些陷入僵局。“听不懂群众的话,怎么帮群众解决困难?”郭彦杰暗下决心,从此口袋里多了个小本子,遇到不懂的方言词汇就追着同事、居民请教,晚上反复练习发音。几个月后,他不仅能熟练听懂方言,还能用一口“接地气”的本地话和群众拉家常,成了他们口中“贴心的小郭”。

“土地纠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更大矛盾。”2022年5月,李某在邻居王某的田地旁挖了水渠用于浇水,王某得知后二人发生激烈争执。接到报警的郭彦杰赶来时,现场气氛剑拔弩张。李某坚称这部分地属于公共区域,自己有权使用,而王某认为水渠挖在自己田地里,严重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了解情况后,郭彦杰从法律、道德、邻里和谐等方面耐心劝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某渐渐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王大哥,是我太冲动了,应该先和你商量,向你道歉。”见李某态度诚恳,王某心中的怨气也消了大半,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管辖片区流动人口多,安全隐患排查容不得半点马虎。4年间,郭彦杰走遍辖区每个角落,12本民情笔记写下了辖区的家长里短,小到楼道灯不亮、垃圾清运不及时,大到劳资纠纷、群体矛盾,都被他一一记录、逐项解决。数百起纠纷在他的耐心调解下化解,群众的信任,成了他最珍贵的“勋章”。

2023年11月,转岗至经侦大队的郭彦杰,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新型经济犯罪层出不穷,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知识如同“拦路虎”再次横在面前。“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他白天跟着老民警泡在案件里练技能,晚上抱着专业书学到深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金融术语和办案思路。

2024年6月,郭彦杰参与一起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的非法集资案。庞大的资金网络、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网。郭彦杰和同事们连续奋战三个月,奔赴11省20市,在海量线索中抽丝剥茧,追踪每一笔资金流向。当线索指向省外时,他牵头发起云端数据协同,最终锁定犯罪团伙核心成员,将其一网打尽,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00余万元。

经侦民警的抓捕,从来不是“说走就走”。出发前,他和同事们熬了三个通宵,对着地图标注了几个可疑落脚点,甚至模拟了当地的交通路线和人流高峰。可到了目的地,现实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到一个疑似藏身的写字楼,发现嫌疑人早已退租。到出现过嫌疑人踪迹的郊区民房,开门的却是一位老人,称“从没见过此人”。

“其实也会慌。”他后来坦言,“怕线索断了,怕群众的损失追不回,更怕辜负受害人的希望。”但短暂的失落过后,他还是会掏出笔记本,重新梳理线索,最终在一个出租屋将嫌疑人抓获。“看到群众拿回血汗钱时的笑容,再苦再累都值了。”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嘴角忍不住上扬,成就感就这么实实在在的写在了脸上。

如果说抓捕是“体力战”,那经侦案件的核心战场,其实是堆满案卷的办公桌。“每天盯着数字,眼睛涩得睁不开,闭眼前满脑子都是‘转账’‘提现’。”他笑着说,就连做梦都在核对账户名。

“经侦案件没有‘捷径’,就是把别人嫌麻烦的事做好。”郭彦杰的办公桌上总放着一杯浓茶,那是他熬夜看案卷的“标配”。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群众的养老钱、血汗钱,容不得半点马虎。

自调入经侦大队工作以来,郭彦杰共侦破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票据诈骗、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案件14余起,涉案总价值4800余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办案是止损,宣传是防损。”在与非法集资案件的交锋中,郭彦杰深知预防的重要性。只要有空,他就带着宣传资料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用通俗易懂的案例讲解非法集资的“套路”:“那些说‘稳赚不赔’的项目,多半是陷阱,拉着亲戚朋友入伙的,很可能是传销,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从调解邻里纠纷时的耐心细致,到侦破经济案件时的精准果敢,再到宣传防范时的苦口婆心,郭彦杰的岗位在变,却始终围绕着“为民”二字。正如他常说的:“不管在哪个岗位,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是最有意义的事。”

来源:阳城公安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方式:0356—2198013

CCopyright 2007 http://www.jinchengpeace.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晋城长安网 版权所有 晋ICP备190014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