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国林,1985年10月入伍,2007年7月转业被分配到泽州县人民检察院,从橄榄绿到检察蓝,把军人的“担当基因”转化为了检察人的“正义情怀”,军装和检服虽然颜色不同,但胸口的温度从来都一样。
戎装担使命 强军伟业践初心
1985年的清晨,当我穿上那身承载着使命的绿军装,便与人民军队的钢铁洪流紧紧相融。从 18 岁到 39 岁,二十一个春秋寒暑,这身军装不仅是裹在肩头的戎装,更是熔铸进血脉的信仰坐标——它见证了我从一名青涩新兵成长为副团职军官的蜕变,更让我深刻体悟到:军人的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轨迹,而是与军队建设同频共振的时代注脚。在部队的熔炉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精神,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渗透在每一次战术演练的汗水里、每一次野外驻训的泥泞中、每一次紧急集合的冲锋里。
二十一年里,三次三等功、两次集团军优秀基层干部标兵与优秀指挥员、多次优秀共产党员与党务工作者等荣誉,是军队培养体系的缩影,是党和人民对军人履职的肯定,是对 “为谁扛枪打仗” 的作答。
换装不换志 检察战线绘忠诚
转业到泽州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后,我始终把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积极参加党课教育和各项专题教育活动,从中汲取政治营养。在业务学习上,我制定了详细的个人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检察业务学习、公文写作、后勤管理、计算机操作等知识的学习,从一个门外汉成为了一名懂业务会管理的业务能手。十多年来,共记政治理论学习笔记10多万字,撰写学习材料10余篇。
退伍不褪色,乡村振兴续华章
2023年,我把办公室从检察院搬到了大东沟镇贾泉村村委会,从军营到检察院,再到这个叫“贾泉村”的村子当驻村书记,身份换了三次,可脚踩大地的踏实感,从来没变过。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作为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更应主动当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在此期间,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开发富有乡村特色的农产品,帮助村民集体增收,关注弱势群体,为村民提供有效帮扶,修建污水处理站,推动环境整治提升。驻村这几年对我来说不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
从保家卫国到守护正义,再到扎根乡土,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十分珍贵,同时也让我明白,岗位可以变,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变;技能需要学,但敢打硬仗的作风不能丢。未来,我会继续带着军营的烙印,在检察岗位上践行誓言,让“橄榄绿”的初心在“检察蓝”的使命中永远闪光。
来源:泽州检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