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基层深耕,他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真心化解矛盾、用实干守护平安,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化解矛盾、治安防控、便民服务的平凡岗位上,为辖区稳定安宁筑起坚固防线。他就是晋城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兰花路派出所副所长——刘向波。

“精准摸排+靶向整改” 摸清底数定根基
兰花路派出所辖区涵盖56个居民小区、 21所学校,常住人口45000余人、流动人口38500余人,老旧小区多、沿街商铺密集,多个社区由城中村改造而来,还有富士康、兰花集团等大型企业,人员结构复杂,管理难度较大。为摸清辖区底数,刘向波养成了“白天走街串巷、晚上加班整理”的习惯,创新提出“三访三记”工作法,形成涵盖“人、房、事、物、组织”的动态管理台账,切实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每天上班放手机都提心吊胆,就怕哪天过来手机没了!” 辖区某企业因工作区域禁带手机,员工手机只能随意摆放在存放处,既杂乱又有失窃隐患。员工的一次无奈倾诉却引起了刘向波的重视,他立即与企业深入沟通,改进手机存放柜,加设24小时监控,并协助企业通过张贴海报、开宣讲会等方式引导员工规范存放、提高安全意识。
“刘警官特别负责,不仅帮助改进定制存放柜,还教我们防盗防骗知识,大家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工作起来也更安心了!” 企业安全部门负责人说道。

日常工作中,刘向波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企业需求记心间”,将群众和企业诉求放在首位,紧盯辖区治理痛点难点,精准摸排找准问题根源,靶向整改落实闭环解决,以扎实作风和务实举措筑牢辖区安全稳定防线,实现企业安心发展、群众舒心生活。
“多元调解+精准施策” 化解纠纷促和谐
“社区矛盾无小事,化解及时才能防微杜渐。”这是刘向波常挂在嘴边的话。日常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针对邻里矛盾、劳资纠纷、物业矛盾、家庭摩擦等潜在风险点,采取“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群众反馈+警情反馈”的方式,全面梳理辖区矛盾隐患,建立清单,提前介入,联合社区干部、退休党员、法律顾问等组成调解队伍,用“情理法”结合的方式高效化解矛盾。
8月份,辖区某小区两业主因暖气管道破裂漏水问题多次争吵。入户排查发现矛盾后,刘向波联动物业多次上门调解。他一方面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引导换位思考,另一方面细致查阅相关法规、明晰权责边界。经半个月的持续沟通,双方最终就赔偿金额等核心问题达成一致,握手言和。更可喜的是,两户居民事后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从 “矛盾双方” 转变为 “社区建设伙伴”。

针对物业收费难与服务质量争议,刘向波牵头组织召开业主代表与物业方协商会,通过双向沟通推动物业优化服务、业主按时缴费,成功化解130余起长期物业纠纷。面对夫妻争吵、亲子矛盾等家庭问题,他采用 “情感疏导 + 法律引导” 组合式开展调解,累计处理家庭纠纷520余起,帮助17个濒临破裂的家庭修复关系,用精准有效的调解手段守护了社区 “小家” 和谐与整体治理秩序。
“暖心服务+动态管控” 全心全意为民生
“社区警务不是‘冷冰冰’的管控,而是‘热乎乎’的守护。只有解决好居民的‘小事’,才能让大家更支持社区安全工作的‘大事’。”刘向波始终认为,管控与服务相辅相成,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解决了,对公安工作的配合度自然就高了。
9月20日,辖区群众王大爷在办理银行卡激活业务时,因其用户名曾用过“彬”“兵”两个名字,工作人员称无法办理,需到派出所开具证明。随后户籍民警经查询,也未找到其使用两个名字的记录。了解情况后,刘向波积极帮老人联系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几经辗转,终于在档案馆找到了印证资料,办理相关证明手续后,成功帮老人办理了银行业务。

管好社区,先暖民心。刘向波从来不把 “动态管控” 当作冰冷的制度,而是揉进日常的 “暖心服务” 里。居民有诉求,他第一时间响应,社区有隐患,他提前排查管控。小到调解邻里矛盾,大到解决生活难题,他用一次次热情服务,让居民从 “有距离” 变成 “信得过”。在刘向波的推动下,社区早已不是民警单打独斗的战场,而是呈现出了“民警专业守防线,居民齐心护家园” 的共建共治局面,让“平安”成为了社区最温暖的底色。
如今,在兰花路周边的街巷里,时刻能看到刘向波忙碌的身影:帮独居老人修电灯、给商户讲反诈知识、组织志愿者巡逻……他用热爱和执着,成为了群众心中最可靠的“社区守护者”,也让“藏青蓝”成为了群众心中那抹最安心的颜色。“社区民警的岗位虽然平凡,但只要能守护好辖区群众的幸福平安,再苦再累也值得。”刘向波说道。
来源:晋城公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