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第二个结合”丰富拓展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法治文明的宝贵结晶,也为构建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文化、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了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体现了中华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的古老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中心任务;加快构建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运用法律武器打赢了一系列重大斗争,更加注重依靠法治应变局、开新局,谱写了新时代国家安全依法之治的新篇章。
“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坐标,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利益的特殊力量,国家安全机关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秉持专群结合原则,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依法防范打击各类危安活动,持续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视同仁”的公平观念
从我国古代“法不阿贵,绳不绕曲”重要主张,到我国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庄严宣告,公平的法治追求横贯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国家安全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同一切违反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全力守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隆礼重法”的治理理念
“德法兼济”蕴含着中华文明对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又在新时代焕发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统一,既要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各环节中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也要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既注重宣传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也重视推广其蕴含的法治文化,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和合共生”的和平基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以和为贵”的文化理念,形成了追求和平、和睦、和谐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彰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大国担当;“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被写入《国家安全法》总则,引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只有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才能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新路。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