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陵川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简称陵川县综治中心)位于崇文镇梅园东街55号,综治中心在原有社会治理中心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自2024年底正式运行。中心整合了信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检察服务、访调、诉调对接等职能,推行“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约驻”机制,最大程度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确保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陵川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于2024年底正式运行,面积约320平米,位于崇文镇梅园东街55号。
功能分区
01、引导受理区
导引台
群众接待大厅
等候区
设置导引台、群众接待大厅和等候区,规范标识指引,对群众诉求进行初步引导和登记。
02、多元化解区
综合协调室、信访接待中心
矛盾纠纷化解室
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学会法律服务所
群防群治工作室
心理咨询室
科技速裁法庭
设置综合协调室、矛盾纠纷化解室、群防群治工作室、心理咨询室、信访接待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学会法律服务所和科技速裁法庭9个功能室(中心),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依法办理各类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03、调度指挥区
运用“雪亮工程”和综治信息平台,推动数据互联共享,以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准化、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
近年来,陵川县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加强。
夯实阵地根基,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中心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划分“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功能区域,规范标识指引,完善设施配备,切实打造功能完备、高效便民的综合治理服务平台。设置综合协调室、矛盾纠纷化解室、群防群治工作室、心理咨询室、信访接待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学会法律服务所和科技速裁法庭9个功能室(中心),中心集多项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群众“只进一扇门,能办多样事”。
充实专业力量,优化中心人员配置。中心推行“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约驻”机制。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妇联、团委、法学会常驻中心办公;人社、住建、工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和崇文镇派员轮驻;其他部门及社会力量根据实际情况约驻。将政法单位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聘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入驻中心解决群众诉求,最大程度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 ”解纷服务。
完善机制建设,护航中心高效运行。探索建立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分类别转办、法治化办理、闭环式管理”工作规范,推动各类诉求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依法办理,形成“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析研判当前矛盾风险和社会治安形势,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落实化解和稳控责任。
强化信息支撑,提升数据治理效能。持续深化“雪亮工程”和平安晋城综治信息平台应用,以数据赋能社会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准化、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依托现有平安晋城综治信息平台,动态更新网格内人口、住房、特殊人群等各项数据,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全面、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落实常态化培训机制,持续提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和网格员专业化水平,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重点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数据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来源:晋城政法微信公众号